产品详情
,引入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农银投资”)、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银资产”)。
农银投资、中银资产作为本次的新投资者,将以现金方式各增资国望高科10亿元、5亿元。公告显示,增资价格以目标公司的权益价值资产评定估计报告结果为基础,确认投前估值为95亿元。
至此,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齐聚国望高科,合计增资24亿元,并且公司估值投后达120亿元。
要深入理解国望高科的高成长性和价值所在,要从其母公司东方盛虹及其创始人缪汉根说起。
作为市值超643亿(依据公司最新市值)的巨头,东方盛虹仅花6年,就从营收不足8亿跃升至1400多亿,实现了177倍的增长。
如此“一路狂飙”,离不开背后掌舵的传奇人物——1965年出生于苏州盛泽的缪汉根。
32年间,缪汉根带领盛虹从印染行业起家,发展到化纤、再到石油炼化,从“一根丝”到“一滴油”,走出一条自下而上沿着产业链不断扩张的道路。而他本人,也从一位会计蜕变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
第一次逆袭在1992年。自高中毕业起,缪汉根在家乡一家村办丝织厂从一线工人一路做到了分管经营的副厂长,一点点摸索到经营门道后,1992年,缪汉根接手一家村办印染小厂开始创业。
在一次出差途中,他发现了一款手掌花样的图案,并且果断买下国内仅有的三台能够生产这种图案的机器,实现了对市场的垄断。靠着产品创新,缪汉根将产值仅200万的村办企业,经营成3000万的资产巨头, 完成第一次逆袭。
第二次逆袭发生在1997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印染行业下行,盛虹的经营形势一度严峻。当同行都在想着收缩和转行的时候,缪汉根却大胆出手:拿出所有积蓄,甚至抵押房产,收购当时规模比盛虹大了足足两倍的当地知名国有印染企业——东方丝绸。
面对家人朋友的极力劝阻,缪汉根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是鲁莽冲动,而是有计划地将被收购资源重新调配。比如将闲置的厂房改为酒店,为主业输血。
1999年,全球纺织行业逐渐回暖,盛虹当初并购的企业全部扭亏为盈,盛虹的年利润也成功突破亿元大关,成功转型为国内印染巨头。
随后,缪汉根又将目光投向印染产业链上游,2003年,盛虹上马20万吨的熔体直纺项目,进军化纤行业,震惊业内,国望高科也由此应运而生。如此“独辟蹊径”的产业链扩张方式,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帮助盛虹完成了第三次逆袭:
2008年,纺织行业被波及,半年倒闭的中小企业就有上万家。但盛虹却活成了同行想都不敢想的样子,连续两年利润率从始至终维持在12%左右,2008年销售额首度突破100亿元。
面对亮眼的市场表现,缪汉根并不满足,他知道,企业要做大离不开长期资金市场的助力。
2018年8月,缪汉根将主攻涤纶长丝业务的国望高科,置入上市公司东方市场,并更名为东方盛虹,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在登陆长期资金市场后,东方盛虹的业绩实现了飞跃式暴增。营收从2017年的7.9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1404.4亿元,6年增长超177倍。
至此,缪汉根完成了四次逆袭,收获了第一个IPO, 坐拥超643亿市 值 (依据公司最新市值)。
国望高科正是带着这样强悍的“盛虹基因”成立于2008年。作为东方盛虹聚酯化纤板块经营主体,国望高科自成立以来主要是做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POY、FDY及DTY等多个系列,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差别化化学纤维领域的骨干领军企业。
国望高科坐拥包括苏州盛虹纤维有限公司、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港虹纤维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子公司。其涤纶长丝系列新产品的总产能达到210万吨,产品差异化率高达91%。
作为国内顶级规模、技术领先的涤纶民用长丝生产商之一,其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深受下游纺织企业青睐。
业绩方面,国望高科自2014年起便稳居行业前列,被誉为全球超细纤维专家。其归母净利润从2015年的6.32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4.29亿元,持续高速增长。
历经十余载发展,国望高科不仅成为东方盛虹聚酯化纤板块的核心,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化学行业标准化领军单位等称号,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 2019年,其与东华大学牵头组建的“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获国家工信部批复,成为江苏省首个、全国消费品行业首个由非公有制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 2024年6月30日,国望高科未经审计的总资产222.35亿元,净资产76.11 亿元。
此外,根据东方盛虹披露的公告,国望高科2023年度实现盈利收入188.66亿元,纯利润是1.09亿元;2024年上半年国望高科实现盈利收入99.70亿元,纯利润是3.88亿元。东方盛虹合并财报,2023年度实现盈利收入1404.40亿元,归母纯利润是7.17亿元;2024年上半年728.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3.18亿元。国望高科的利润贡献率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其“上半年净利润3.88亿元”的表现,超过了86%的A股上市公司。
回望1992年到2024年这32年来,东方盛虹完成了三个10年的跨越:成为印染全球老大、发展化纤、做大炼化,并且还在不断往产业链的高端迈进:依托炼化一体化、醇基多联产、丙烷产业链项目构建的“大化工”综合化学原材料供应平台,公司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进行“1+N”产业布局。
如今,东方盛虹已成为一家全球领先、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并已深入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业务的能源化工企业。自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171位,累计前进284位。
一方面,公司在芳烃及成品油领域的布局使其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但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东方盛虹也遭遇了业绩的困境:尽管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另一方面,缪汉根的“野心”并未止步。他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投资,试图将东方盛虹打造成为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化工巨头。其中,国望高科的置入被视为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
但缪汉根曾在2021年一次采访中表示,他不喜欢“野心”这个字眼,他强调自己不存在任何企图和野心,唯一的想法是“有一点虚荣,想把企业做大。”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企业的背后,是负债的压力增大,同时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不过,继本次子公司国望高科一举“集齐”工农中建四大行金融实物资产投资公司股东的“壮举”后,东方盛虹还传来了一条“大手笔增持”的利好消息。
11月13日晚,东方盛虹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控制股权的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的《关于增持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计划的告知函》,控制股权的人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拟在公告披露起6个月内对公司A股股票进行增持,合计金额不低于20亿元、不超过40亿元。
面对业绩的困境和负债的压力,东方盛虹需要找到一条既能保持上涨的速度又能控制财务风险的发展道路。
未来,国望高科能否在公司整体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缪汉根完成再一次的逆袭, 帮助东方盛虹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增长,我们拭目以待。
苏商会:《从“一根丝”到“一滴油”,苏州这家民企凭什么站稳千亿级发展台阶?》